第296章 正义 三_崛起之第三帝国大罗罗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296章 正义 三

第(3/3)页

,人口数量就有可能达到1.1亿。

  “这些人首先是农民、矿工和建筑工人,其次还是兵源,”赫斯曼担心希特勒不愿意接受乌克兰人,于是解释说,“如果未来我们和苏联开战,乌克兰人会是很好的炮灰。”

  希特勒却有些担心地说:“可是接纳这些乌克兰人,有可能会加剧粮食供应的紧张程度。”

  德国的粮食在战前就不能自给,每年大约需要进口150万到200万吨的谷物。

  “那我们就更应该接纳乌克兰的农民了,”赫斯曼说,“西乌克兰属于黑土带,而且非常空旷,有足够的土地可以开垦。”

  “可是我想在西乌克兰安置德国人!”阿道夫.希特勒说出了自己的计划,“西普鲁士、波森和西里西亚被波兰人占有的土地也应该全部收回,用来安置德国人。”

  “西普鲁士、波森和西里西亚的土地当然应该收回,那里是德国的土地。”赫斯曼点点头。

  他顿了顿,又说:“但是在西乌克兰,现在还不能太露骨,乌克兰人是需要争取的对象……有了他们的支持,我们就能在最短的时间里把西乌克兰开发起来。如果战争持续上五到六年,我们就需要西乌克兰的资源和黑土地了。”

  “可那需要投资!”希特勒提醒赫斯曼说,“我知道西乌克兰有什么,我是奥地利人(西乌克兰曾属于奥匈帝国),但我也知道那里有多落后。”

  “唔,那我们就投资吧,”赫斯曼看了眼希特勒,“现在就开始投资!”

  “说的容易!”希特勒哼了一声,“那需要投入机器、材料、燃料和大量的劳动力!”

  “需要钱!”赫斯曼说,“机器可以从荷兰、瑞典和瑞士购买,劳动力可以雇佣乌克兰人。领袖,我们现在需要的是钱,而不是一味依赖易货贸易!”

  易货贸易是德国在缺乏硬通货的情况下发展起来的一种国际贸易形式,其核心就是“平衡”机器换粮食,或者军火换石油之类的,基本上维持平衡。贸易的目的是互通有无,而不是积累黄金、白银或外国纸币。

  这样的贸易形式当然有其优点,德国的外贸在2、30年代得以维持和扩张,易货贸易功不可没。

  但是易货贸易也有一个缺点,让德国很难利用货币手段去透支未来比如英国和美国在需要利用外国资源、机器和劳动力的时候,刷点钞票就行了。

  而德国必须要通过易货或者……掠夺!

  前者受到德国本身生产力的限制,而后者的代价其实也不小,德国必须不断扩大占领区,这会耗费相当大的精力和兵力。

  “钱?”希特勒看着赫斯曼,“钱是废纸!”

  “领袖,”赫斯曼笑道,“如果德国只是一个强盗,那么没有谁会信任马克。可如果我们能将德国打扮成一个正义的欧洲领袖,那么我们就能发行一种可以和美元、英镑媲美的欧洲马克。”(未完待续。)
记住手机版网址:m.lewenwuxs.com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